胜局(1 / 2)

加入书签

没有败根本就不能胜。

——所有的胜利都是从无数的失败中建立起来的: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失败。

失败跟成功不是对立的,而是互存的。

——这次的惨败,可能换来下次的成功。

——只要你不认为失败,其实就没有失败。

——你对待失败的态度,和对待成功的看法,才是真正的失败与成功。譬如屈原他的理想追求全然崩败,并以身相殉,但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情操,这样看来,他是胜利了。譬如司马迁,他的仗义执言,反而使他蒙受奇耻大辱,却也促使他发愤著书,写成了《史记》,名垂青史,他对待失败的态度,使他成功。反过来说,像吴王夫差,他征战成功的结果,使他掉以轻心,终于让越国勾践击垮,这是成功带来的失败。或像隋炀帝,他成功地夺了权,得了天下,对他而言,是空前的成功,但他却使自己成为了天下世代无人不鄙薄痛恨的无道暴君,失败得再也彻底不过。

赵画四决战蔡水择的取胜,正换来他付出生命的惨败。

因为赵画四那两脚,使本来“分不开”的张炭和“无梦女”“分开”了。

张炭迅速掠去蔡水择卧倒之处。

蔡水择的脸目已不成人形。

可是他居然撑住了。

没有死。

张炭一时不知说什么,也不知怎么说是好。

——对于一个善良和正直的人而言,向强者或平常人说谎并非难事,但对一个伤弱者欺骗是件残狠的事:包括告诉他(或她)说,你很好,你一定会没事的,你一定会成功的,诸如此类。

张炭正要开口说话,蔡水择已截道:“小心她。”

“无梦女”。

她正在张炭背后。

蔡水择这样提醒,是因为看到“无梦女”的眼神。

那是凶狠的。

却偏偏有一股艳色。

那是怒恶的。

但隐隐里有怨色。

蔡水择能看出这点,显然所负的伤至少不似外表看来那么严重。

张炭为这一点而大为高兴。

但他不想像蔡水择遭赵画四暗算时的掉以轻心——他立即回头。

回头前、回头时、回头后他都准备了十七八种应对对方突袭之势。

可是在他回头的一瞬间,“无梦女”已打消袭击的念头。

她原来恨他。

她有洁癖。

她连男人用过的井水都不愿再用来洗身子。

何况这男人曾跟她连着身体!

她原本要杀他。

但不知怎的,她给自己的理由“说服”了:

她受了伤。

对方有两个人——尽管一个负伤甚重。

她没有把握。

她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是决不出手的。

所以在张炭看她的时候,她的眼神已回复了原貌,带着一种美美的温柔,用手揩去了唇边的绯血。

张炭在看她的时候,神色也很有点异样。

他精擅“擒拿手”,“反反神功”也有诡诧,但能跟对敌的人如比近身扭打,而两人功力血脉可以到了如此“水乳交融、夹缠不清”的地步,那也是罕有的。

——那敢情是因为“无梦女”所习的功力也是至诡极偏之故(虽然他仍不知她是常山“九幽神君”的女徒)。

而且,两人的特性和灵机相近,也占着极重因由。

这点,在平时伶牙俐齿,其实对女性也早已心向慕之,诸多想像,但又因全无这方面经验,所以只有腼腆尴尬、不知从何“下手”是好。

刚才那一番“纠缠”,简直是“抵死缠绵”,对张炭心湖,不无涟漪。

——不止涟漪,而是波涛。

“你要干什么?!”这样听来,明显是恶言相问,好像失手打碎一只碗的人期望正有人放一只响亮的鞭炮来掩盖。

“无梦女”则比他凝定多了。

“不干什么。我能干什么?你怕我干什么?!”

她还嫣然一笑。

她索性就坐在罗汉碎片上。

她那一脚吃得不轻。

她先行服下两颗药丸。

——且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得先恢复体力再说,至少得把伤痛压住再说。

——刚才那一番纠缠,虽给拆开,但居然还有小部分功力,不知消散何去,而自己也吸收了一小部分那汉子的功力。

那功力古怪,得好好消化、运用。

没料,却听一人念偈叹道:“阿弥陀佛,我就怕你们武林中人干这种事!”

只见一大黄袈裟、背插戒刀、额上十二枚戒疤、银须白眉、颧高如鹫的和尚,飘然而入,顾盼大殿,看看碎了的神像,望望裂了的罗汉,目中悲意更甚,忿意亦盛。

张炭吃了一惊。

不意来了个和尚。

他原以为杀了司徒残、司马废和赵画四,大事已了,既然对方援兵不来,那么主力一定放在咸湖那儿,正欲放出暗号,让天衣居士等可从这儿转进,不必正攫其锋。

然而却来了这么一位和尚。

——既不是友。

——恐怕是敌!

只听那和尚合十道:“老衲是这儿老林寺的主持:法号老林是也。老衲甚为不解:为何你们江湖人的纷争,老是喜欢拿寺庙、道观、尼庵来闹事,如此毁了道场,渎了清净,对你们又有何好处?你们又何必老爱焚寺烧庙,破功败德呢?”

说得好。

张炭还几乎一时答不出来。

“因为我们武林人没有共同和公认的场所。每人都有不同的门派、帮会,但并不见得对方也能认同。而且,我们大都是见不得光、见光死的家伙,所以朝廷、庙堂、衙门没我们的份,擂台也不是人人摆得下,放得久的。所以,我们常只有托身于市井,或打铁,或卖药,或成郎中,或为相师,而决战场所,争雄斗胜,时在深山,时在市肆,时亦选在庙宇了。”

老林禅师听得银眉一耸,“那你们为何不同选奉一门一派,作为比试斗技之地,以俾不侵害良善安宁?为何不共奉一处,当作争胜试艺之所,而不致干扰无辜的百姓平民?”

“唉,”张炭就又叹了一口气,他觉得现在的感触良多,就像他另一个结拜兄弟张叹一样,“武林中人年年就为了争这个,不知打了多少仗,死了多少人,害了多少命,但仍推举不出一个皋来。你们出家人,又可不可以破除成见,只公奉一寺一庙一法师为万法之家,万佛之神呢?”

老林禅师无言。

张炭反问:“你不是元十三限派来的?”

老林禅师:“元十三限?他的师兄天衣居士倒是与我是方外之交,好久没见了,他也会来吗?”

张炭轻舒了一口气,“不是就好。”

老林禅师:“可是你们不该赶走我寺里的弟子。”

张炭咋舌,“我是为他们好——这儿就要发生格斗了,他们若不走,必有伤亡。”

老林禅师慨然道:“我说过,你们杀你们的,江湖事别扯到佛门清净地来。”

张炭:“举世皆浊,浪涛翻天,遍地洪流,哪还有清净之地?”

老林禅师:“可是你们任意毁碎佛门空物,还是得要赔偿的。”

张炭笑道:“哦,原来是为了这个,赔,赔是一定赔的。”

老林:“你现在有没有银子?”

张炭:“现在就要赔?”

老林:“不然我怕你溜了。”

张炭:“我的信用竟是这般差劲?”

老林:“你这小子眼贼忒忒的不是好路数,为啥我要信你?”

张炭啐道:“好个出家人!你到底要我赔多少?”

老林:“不多。”

张炭:“说个数目吧。”

老林伸出了两只手指。

张炭又舒了一口气,“二两银子?”

老林叫了起来:“什么?”

张炭慌忙改口:“二十两银子?!”

老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。

张炭也讶然了,“难道竟要二百两银子不成?!就这些泥塑的玩意儿……”

“什么玩意儿?这都是梁武帝时圣传的宝物,价值连城,佛门宝器……”

“好,好,你总不成要二千两银子吧——”

“不,不是二千两;”老林禅师连忙更正,“是两万两。”我要用来修葺本寺,广造功德,顺此儆戒你们这干动辄就在佛门之地动武的江湖人!”

张炭张口结舌,“你这出家人……何不去做生意……干脆,去打家劫舍算了!”

老林禅师居然一笑道:“谁教你们不问先行劫寺夺庙,毁碎了宝器法物,老衲要你们怎么赔都不为过了!”

“你这家是老林寺吗?”张炭的眼到处找寺里的匾牌,“我看是谋财寺。”

老林和尚撷下了戒刀,“你给是不给?”

张炭摊开双手,惨笑道:“我现在哪有那么多银子?”

“没有银子,”老林和尚道,“银票也行。”

张炭发了狠道:“好,赔就赔,谁教我们理亏在先。但我只有答应你:我会赔!银票我也不足。君子重然诺,你信是不信?”

老林和尚鹫眼一翻,道:“你是谁人,为啥我要信你?你要我相信你,凭什么?”

张炭是张三爸之义子,年纪虽轻,在江湖上辈分其实甚高,他本来正待说出自己师承来历,但回心一想,他一向不仗恃师承先人名头闯荡,他认为大丈夫真汉子要扬名立万,就该靠真本领,而不是仰仗自己有什么父母、师承、朋友,何况,对他而言,出不出名,并不重要,他只顾和一些好玩的朋友做好玩的事,跟知心的兄弟做对得住良心的工作。

于是他说:“我姓张,名炭,外号‘饭王’,只会吃饭,大和尚你信得过就信,信不过便休。我占你和尚庙,本无恶意,只不欲牵累你寺里的弟子,可是到头来还是把贵寺搞得一团砸,这是我不对。既然我不对在先,你说赔多少就多少。钱,我现在没有,日后总是记得还你,你信最好,信不过,便任凭你处置,但不是现在。”

老林和尚斜着眼打量张炭,“为什么不能现在就处置你?”

张炭照实回答:“因为现我要打架。”

老林和尚喟道:“人在江湖,一定打架,看是文打武打,心战还是力战而已,你是为啥而打?”

张炭道:“为朋友、为伸张正义,也为了铲除国贼而战。”

老林和尚摇首不已,“这样听来,你是输定了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通常真的是为了这么伟大的目标而战的人,都一定会输得很惨,少有胜算。”

“也罢,输就输吧!”张炭说,“人生里,有些仗,是明知输都要打的;有些委曲求全、忍辱苟活的胜局,还真不如败得轰轰烈烈。”

老林禅师略带讶异,“看你的样子,非常圆滑知机,没想到像你这种聪明人,想法也那么古板得不可收拾。总有一天,你会给你这种性恪累死。”

张炭一耸肩道:“死无所谓,我只怕啥也做不成、什么也做不到便死了,那才教人遗憾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