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战术(1 / 2)

加入书签

但别看这些地雷构造简单.制造工艺粗糙.但是这些数量极大.到战后很多年也沒有最终确切数字的地雷.显示出來的威力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.尤其是遍布日本大大小小农业区的雷场.甚至远远超过美军采取的所谓饥饿战术.投掷的那些水雷的威力.

而且有些制作工艺并不是很粗糙的地雷.寿命也远远的超过了设计.毕竟每个木匠的工艺水平不同.制造出來的东西质量也不同.优秀的木匠造出來的东西.能够十几年不生虫子.造出來的地雷也一样.

事实上直到战后很多年.这些地雷的危害还在持续.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.也在这些地雷上吃尽了苦头.被炸死炸伤了很多人.这些遍布了整个本州、四国、九州.甚至北海道的雷区.让日本人在十几年之内都谈雷色变.

到了四三年秋收的时候.日本本州岛主要的粮食产区有相当一部分地方.甚至到了农民被炸的都不敢下地.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地里面成熟的农作物.烂在地里面的地步.直接导致了四三年.整个日本本土粮食大面积的歉收.

无数的探测器无能为力的木壳反步兵地雷.只是日本人在这场战争之中吃到的苦头之一.随着战争的进展.落在日本人头上的不单单是炸弹.以及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炸响的地雷.还有大量的足可以让日本人水稻绝收的化学试剂.也不断的被撒布到日本人的农田之中.

不过直到四三年下半年.抗联的对日轰炸力度虽然越來越大.但是受制于炸药的产量.以及军工重点还在国内急需的装备和弹药生产之上.所以对日轰炸并未连续进行.虽然不能说时断时续.但是轰炸的间隔还是很大的.

基本上每两次轰炸之间.都有着三到五天的间隔期.一个星期或是半个月的间隔期.也不在少数.而且轰炸的重点.还是集中在拥有大量兵工厂的各大城市.对日本本土的其他地方.主要还是以空投地雷.封锁交通和主要粮食产区为主.

在轰炸的次数以及出动轰炸机的力度方面.根本就让日本人毫无规律可以摸.某次因为与美英之间搞出的矛盾.抗联曾经长达一个半月之内未进行任何的轰炸.也就是说这一个半月之内.抗联是一架轰炸机都沒有出动.让调集了三百多架战斗机的日本人.空等了一个半月.浪费了大量对当时的日本人來说.相当宝贵的兵力.

在轰炸战术不断调整的同时.在杨震的亲自主抓之下.为了减少飞行员的永久损失.抗联也改进了原有的营救战术.日军在日本海上空部署的三道拦截线.虽说因为缺乏预警雷达和通讯的落后.以及缺乏夜间战斗机.

而且面对着皮坚肉厚的美英战略轰炸机.只有两挺十二毫米机枪.甚至是七点七毫米机枪的日本陆军战斗机.明显应对的很吃力.尽管日本人不断的改进机载武器.加装二十毫米机炮.

可这些原型很精良.但是在使用的时候理论上总是打不中不说.过于讲究轻便的改型机炮.因为走的太过极端.重量减了下來.可靠性也随之大幅度的下降而总是卡壳的机炮.起到的作用远不如日本人期待的那样.

大部分时间之内起飞拦截的日本飞行员.不是打光了炮弹也沒有命中一发.就是因为机炮卡壳.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抗联的轰炸机从眼前溜走而束手无策.或是眼睁睁的看着被机载机枪子弹打的满身窟窿.却毫发无损的轰炸机投掷完炸弹转身撤回.

因为缺乏大威力的机载武器.引进或是自研的机炮不是可靠性不佳.就是性能差到了极点的日本陆军.为了能击落这些皮糙肉厚的轰炸机.甚至将陆军用的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.九四式二十毫米自动炮都搬上了飞机.

不过日本拦截战斗机因为缺乏足够的机载火力.而拦截效果不佳.但是日军的地面高炮火力.却是异常的凶猛.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.想要不付出代价.基本是不可能的.每次行动或多或少.都有轰炸机被击落.

在拦截战斗机.因为机载武器效率低下而效果不良的情况之下.偏爱剑走极端的日本陆军.干脆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增加地面防空武器上.不仅加速生产一式七十五毫米高炮、大正十四年式一零五高炮、九九式八十八毫米高炮.还研制出三式一二零大口径的高射炮.

同时日本战斗机虽说缺乏拦截火力.但是其作战态势却相当的凶狠.尤其是日本飞行员的玩命精神却是一般国家比不了的.机枪无可奈何.机炮有限的炮弹打光了也很少命中一枚.打疯了的日军飞行员.干脆驾驶飞机采取撞击战术.

所以日本人的地空火力.给抗联的轰炸机群带來的威胁还是相当大的.怎么样在底子还狠薄弱的情况之下.尽可能的将战损轰炸机上的空勤人员营救回來.这对于抗联來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.

无论是美制重轰炸机那种型号.机载人员都在八到十人.最少的斯特林轰炸机.乘员也在七人.一旦被击落.空勤人员的损失无疑是很巨大的.教育程度相当抵.甚至大部分人都还是文盲中国人沒有美国人那个底子.可以短时间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空勤人员.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