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(2 / 2)

加入书签

而晋察冀边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.抗联向察哈尔、热河调集了大批的卡车运送粮食.为了转运难民、部队以及粮食.杨震就连作战部队的汽车也抽调了相当一部分.而且晋察冀距离热河近在尺咫.进入热河的难民第一批利用公路送往通辽.在用火车转送至三江平原.

其实今年不仅仅是河南.晋察冀、太行和冀鲁豫的旱灾一样严重.尤其是自开春以來.就已经开始春旱的晋察冀缺粮问題尤为严重.根据地内老百姓去富裕一些的冀中平原讨饭.讨來干的给伤员.稀的自己垫吧一些肚子.

大批实在过不下去的老乡略微一动员.都向察哈尔方向涌來.甚至热河境内.也涌入了大量的关内百姓.要知道旱灾可不仅仅眷顾的是根据地和国统区.敌占区也一样的严重.大批沦陷区的老百姓.在日伪政权根本就无力救灾.也不想救灾.大批的向北进入热河.

挺进军返回的部队.甚至不得不留下相当一部分.在察哈尔境内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或是就食.但察哈尔境内也一样地瘠民贫.很难养活太多的军队.再加上进入察哈尔境内.等待转运的难民.察哈尔境内的粮食也相当的吃紧.

整个四二年军区和东北政府为了安置这些难民.调集粮食和物资支援关内的旱情.消耗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.好在从难民之中又动员了一部分的新兵.总算在四二年底满足了部队的扩编需要.

只是尽管到四二年底部队已经实现满编.但技术兵种的扩编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缺口依旧很大.部队扩编进度缓慢.特别是技术兵种扩充缓慢.也是杨震在整个四二年下半年.以及四三年上半年.始终沒有大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.

而且按照杨震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和意图.至少其中的一部分.让他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.等待日军在东南亚、太平洋战场上的血再多流一些.特别是日本海军.现在流的血还不够.日本本土的那几艘庞然大物.不解决对自己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.

眼下大和舰虽说调往了克鲁特.但是长门级的两艘长门号与陆奥号战列舰.扶桑级的两艘扶桑号和山城号.眼下都在本土待机呢.尤其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武藏号战列舰.现在就在柱岛海军基地.

这些军舰大部分沒有去海底常驻之前.杨震是不会进行下一步的计划.日军海军在图们江口外那次疯狂的炮击珲春.珲春境内纵深落下三百八十毫米以上炮弹几百发.以及接下來的对北朝鲜抗联控制区几次炮击.让杨震可谓是印象深刻.

一发四百六十毫米炮弹落下來地动山摇.一座小山灰飞烟灭.这些军舰留在日本本土.让杨震在执行下一步作战计划的时候.犹如芒刺在背.下一步作战计划无论是南满还是朝鲜.日本海军的问題都必须解决.所以杨震无论美英再催促.坚决不采取行动.

除了整训部队、调整编制.提高部队各级指挥员的能力和水平之外.杨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.重点放在了军工上.再不就是与李延平换班去延安向中央汇报情况.甚至基本上每两个月.杨震都要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在延安.

杨震去延安主要时间.都是在与主席、副主席.以及总司令或是军委几个主要负责人开闭门会.或是常常与主席单独谈话.一谈就是一整夜.除了部分与李延平同去延安开会之外.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他自己去延安.就连袁芷若都只是偶尔陪同.他去延安这么多回谈了什么谁都不清楚.

每次从延安回來.他也不是与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开一夜的会.就是与李延平、郭炳勋等军区常委.一开会就是一整夜.这些会议从來不做记录.所以同样也沒有人知道这些会议的内容是什么.

于此同时.集宁至通辽的铁路线.正在抓紧时间进行修建.通辽至集宁的公路.杨震亲自拍板调了七个工兵团.以及几百台工程机械.采取划分路段分别施工的办法.正在全力的抢修和进行硬化.

抗联的大批防空部队.也陆续的开始开向华北进驻.延安、张家口、大同.都布设了雷达.华北各个根据地内.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哨.而抗联的后勤和工兵也陆续的进入各个根据地.开始秘密勘察地点.

同时抗联出动五架起降距离短的轻型联络飞机.从冀鲁豫军区向山东军区运输了一批大功率电台.以及联络参谋人员.并通过太行和冀鲁豫军区.向山东军区转送了一批弹药.并将山东军区主要负责人接出來送往延安.最终转來东北治疗.

四二年十月份.副总指挥与军委参谋长.带着除了太行和晋察冀之外.其余的几个大区主要负责人抵达东北考察.从军工产业到各个训练基地.从航空兵、装甲兵部队.到所有的军事学校.甚至师一级的教导队.都看得相当的仔细.关内來东北整训的部队.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.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